2018年06月13日 09时06分44秒

人均收入破万 绿色基地建设让农牧民日子过的红火

时间:2016-10-24 08:25 点击:
  10月15日,记者走进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硕苏木宝力根嘎查牧民乌力吉巴特尔家,看到宽敞的屋子,装修美观大方,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在最里面屋子里,监控屏幕上出现了棚圈内的羊……

  乌力吉巴特尔2012年刚结婚时,只有100多只羊、十几头牛。如今,他家承包了7890亩草场,又租赁了1万亩草场,养着700只羊、40多头牛和30多匹马,每年纯收入超过了15万元。2014年,他家被西乌旗确定为重点扶持的现代化示范“家庭牧场”。此外,乌力吉巴特尔还投资57万元,其中政府补贴27万元,新建和改建了棚圈、储草棚、药浴池和车库等生产设施,并对住房进行升级改造,安装了自来水设备,新建了洗澡间,改装了暖气等。现在,如网购、淋浴、暖气、自来水、洗衣机这些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全面走进草原深处牧民人家。2015年,乌力吉巴特尔的家庭收入再创新高突破了20万。他们正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更加富裕的新生活。

http://d1.sina.com.cn/201411/10/581433.jpg
  据了解,过去5年,我区依托“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这一战略定位,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展规划》,推动农牧业产业化不断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我区已初步形成以粮油、乳产业为龙头,羊绒、肉类产业为支柱,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了年加工转化粮油1600万吨、牛奶1000万吨、肉类260万吨、羊绒2.2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的生产加工能力,年均调出商品粮250亿斤以上、调出奶类产品500万吨、肉类产品150万吨左右,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先后跨越了2011年的6000元、2012年的7000元、2013年8000元大关,2014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76元,2015年则突破万元大关。

  “过去我们一味追求收入,忽略了草原生态,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在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帮助恢复草原生态,我们应身体力行,寻找既保护生态又能增收的路子。”锡林浩特市阿尔善宝力格镇白音宝力格嘎查玛希格日勒对记者说。

  2011年,玛希格日勒家6000多亩草场拿到4万多元禁牧补贴。按禁牧区标准,她饲养了100多只基础母羊,产下100多只羊羔,当年出栏收入8万多元。玛希格日勒如今还开办起了家庭旅游,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二五”期间,国家开始在内蒙古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我区完成国家下达的禁牧任务4.7亿元,草畜平衡任务5.5亿亩,补奖政策基本实现可利用草原全覆盖,146万户农牧民从中受益。

  5年来,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速度明显加快,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比政策实施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草原生态退化趋势整体遏制。农牧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加快,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4490元,比政策实施前提高6000多元。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草原牧区抗灾保畜能力显著增强,畜均过冬暖棚面积达1.1平方米。农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明显提升,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

  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刘永志介绍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持续推进草原牧区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国家下达内蒙古的补奖任务是10.2亿亩,其中禁牧补贴4.049亿亩,草畜平衡奖励6.151亿亩。每年安排我区的补奖资金为45.745亿元。”(记者 刘晓君 实习生 靳文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