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2578.76亿元,占全省GDP的53.6%,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5%;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50%,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比重48.7%;民营经济税收总量排全国第一……广东民营经济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实现了新提升、新发展。这份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广东各地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悉心呵护,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优环境降门槛,强服务洒“阳光雨露” 今年2月,广东省江门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五证整合”。 “以前要准备几十份材料,至少15天才能拿到营业执照,现在不仅所需材料减少三分之二,而且两三天就拿到证了。”2月23日下午,江门航天数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攥着手里全国首张“十五证合一”的企业新版营业执照,感慨不已。 “宁可数据在网上多跑几圈,也不让企业和群众多跑一轮。”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说,江门还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打造服务高地,让小微企业“进得来、活得下、管得住”。 在广州琶洲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办事人员只需根据自身需求填写一张申请表格,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张将多项服务并联叠加的“汉堡式”审批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即可自行调整申报资料,真正实现“多证一窗办”。 不断推进“多证合一”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广东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小切面。不论是以清理审批事项为主的行政体制,还是涉及民生领域的社会体制改革,广东继2015年完成448项改革任务后,2016年又完成368项改革任务。 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广东不断探索提供有效政策供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助跑民营经济发展。 而这都源自广东省新一轮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策。去年3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座谈会,倾听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会议强调要统筹用好支持性政策和资源,在用地专项保障、财税资源支持、能源资源倾斜、减负强企扶持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支持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一揽子政策体系。 去年6月28日,广东省政府在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95.9%的佛山市召开民营经济工作现场会,并公布《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全面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到民企内部创新创业孵化器投资失败可以得到财政补偿,再到定期调整公布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25条实实在在的措施从融资、准入、平台、扶持和服务5个方面支持广东民营经济大发展。 广东各地纷纷出台因地施策的措施。在珠海,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冲锋号”2016年8月吹响,出台28条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措施;在汕头,《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若干措施》出台,共有50条“干货”;在阳江,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举行,出台145条举措……据统计,广东各地出台以民营经济或中小企业为主题的政策扶持文件超过70个。 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明阳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传卫说,由于许多改革都有效落实,企业真实感受到了变化,“很多‘玻璃门’‘弹簧门’都被拆掉了”。 降成本解难题,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降成本是广大企业最容易有获得感的方面,今年我们还要加大力度,给企业更多的礼包。”佛山市市长朱伟透露,今年佛山将从4个方面为企业降成本,包括继续降税清费、取消“年票制”、建设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等。 数据显示,2016年,佛山市取消的5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小微企业4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市堤围防护费下调20%等4条降成本举措,为企业减负280亿元。 同为制造业大市的东莞也频频“出招”。东莞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该市共为企业减负221.1亿元,其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142.4亿元,降低财务、电力等生产要素及物流成本78.7亿元。 广东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帮助企业降低各类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2016年全省打出“组合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负成本等,全年为企业减负约1940亿元。 广东为企业减负降成本的力度在持续加码。3月初,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从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经过1至2年努力,将为全省企业年均减负约2000亿元。 同时,广东各地出实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惠州,受益于扶持民企发展的“惠42条”,这一困局正通过一场“政银联手”助企行动得以破解。惠州市创新设立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基金从首期20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6000万元,可为企业提供高达12亿元的贷款。佛山市出台《佛山市政府关于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创业创新的若干措施》,设立100亿元的“互联网+”产业引导基金,15亿元规模的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和总额超过2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 记者从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了解到,自广东省政府2015年出台《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若干意见》,提出18条举措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来,广东已有21个地市、顺德区及20个县(区)设立了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在各地级以上市已实现全覆盖。同时,广东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建设也在加快。据悉,目前已设立或正在筹建的地市政策性融资(再)担保机构共26家,共计投入资本金超过80亿元。 此外,广东省金融部门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推动骨干企业通过整体上市、利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发行公司债等方式募集资金,为温氏股份、广发证券等14家大型骨干企业成功募集资金1853.7亿元。创新新型债券承销服务,为粤海控股、广州万宝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承销债券近30亿元。 广东正在集聚一汪汪金融的活水,针对企业不同的需求,实行“精准滴灌”。 壮规模强实力,“培土施肥”育大树 广东把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到促进经济转型的战略高度。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我省大型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的指导意见》,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制订了《鼓励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的分工方案》……4年来,广州、珠海、东莞、阳江、云浮等多个地市根据自身情况,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为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服务,加快培育大型骨干企业。 在东莞,市政府出台《东莞市大型骨干企业认定及扶持暂行办法》,计划每年认定30家,3年内共认定100家以上大型骨干企业。经认定的企业,最高可一次性奖励300万元。此外,东莞实施市镇两级领导挂点服务大型骨干企业,实现政企“一对一”服务,确保企业诉求及时得到回复、跟踪和解决,形成服务大型骨干企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作为培育大型骨干企业的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以“一企一策”为原则,强化企业服务,深入开展重点工业项目和大型骨干企业督查,组织地方政府和经信、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深入了解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和大型骨干企业遇到的困难,现场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仅2016年就收集整理并办理大型骨干企业和后备骨干企业诉求136项,并做到诉求办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同时,广东省加大财政支持,统筹各类省级专项资金,近年来,省级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2.3亿元支持28家大型骨干企业中央研究院建设项目,拉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有力促进大型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广东对大型骨干企业不仅扶“真金”补“白银”,还加强了要素保障。惠州、肇庆、阳江等地为骨干企业提供用电“绿色通道”服务,保障用电供给。国土部门鼓励大型骨干企业盘活土地资源,参与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汕头、惠州、阳江等地统筹安排本市工业用地,对大型骨干企业土地需求实行优先保障。 各项举措发力,各地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营造大型骨干企业发展良好环境,助广东省民营大型企业、骨干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16年广东省全国500强民营企业达50家,较上年增加10家,企业数量首次入围全国前三名,新增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数量全国第一,纳税大户全国第一。全省民营大型骨干企业达96家,较上年增加了16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已达14家。 “既要星斗满天,也要众星拱月”,“既要蚂蚁雄兵,也要大象跳舞”。一个“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生态正在广东形成。 从降成本、减负担到缩短行政审批时间、流程;从优化营商环境,到降低准入门槛;从注入金融活水,到促进创新发展……广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揽子利好政策不断为企业注入活力,点燃了企业家们的发展激情,增强了企业家们的投资信心。2016年,广东省民间投资增长13.5%,比全国民间投资增速高10.3个百分点,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3.0%。广东继续成为民间的投资热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