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 09时06分19秒

乌海市掀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热潮

时间:2016-04-29 09:49 点击:
 海区二幼的小朋友们正在上茶艺课,一招一式颇具礼仪风范。(王景真 摄).jpg
海区二幼的小朋友们正在上茶艺课,一招一式颇具礼仪风范。(王景真 摄)
 
中小学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军
 
在经典诵读进校园若干年后,海勃湾区第三小学校长王巧英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之前大喊大叫、打打闹闹的行为越来越少,变得彬彬有礼,儒雅了许多,一个个像换了个人似的。”
 
“国学经典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一个人,几年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下来,我们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王巧英说。
 
其实,有着相同感受的不止是王巧英一个人,各中小学的老师、校长们都感受到了这一点。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们影响深远,我们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等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我们老祖宗创造的中华文明,并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孩子们不仅要做一个好学生,还要做父母的好孩子,社会上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朝霞说。
 
海区和平街学校校长李建武说:“只要我们转变观念,能真正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现‘教人伦、顺人性’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了。为人师者的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先行学习,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真正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实现知行合一。”
 
早在10年前,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就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了学生的日常教育中。2006年,海区教研室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个子课题引入“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研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很多学校参与了进来。
 
2014年,海勃湾区投资62万元征订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史记》等近两万册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用于教学。各中小学校及部分幼儿园每周利用一课时及晨读、班会等时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幼儿和青少年从中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去年,在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的“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评选活动”中,市实验小学从330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佳创新学校”称号,这是目前自治区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学校。
 
在学习中,全市各中小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国学文化校训,海区和平街学校的“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时刻提醒师生以“八德”为修身之本,自省其身;市实验小学的“校园优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成为师生们的共同追求;乌达区奋斗小学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更是树立了教与学的目标。
 
“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涵盖了很多好东西,能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就拿《弟子规》来说,像‘步从容,立端正’、‘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等成为学生仪表仪容的行为准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要求;‘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等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准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海勃湾区教育局副局长莘悦英说。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热潮在全社会悄然兴起
 
采访中,记者发现,近两年来,在市民中已兴起了一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有学习茶艺、插花艺术的,有学习圣贤经典文化的,还有研习汉服艺术的……
 
一直喜爱传统文化的李丽在北京专门拜师学习了三四年的插花艺术,去年,她抱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想法和责任感将插花艺术带回了乌海。
 
“通过拜师学艺,我才发现我国古代有着那么多美妙绝伦的艺术、礼仪,甚至民俗,但很多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都已经失传了,这实在让人挺痛心的。”李丽说。在古代,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正值春分节气,也是百花之神的生日,这一天的到来,代表着万物将要复苏,人们将迎来春暖花开的好时节。为了感恩花神带给人间的美丽多彩,人们将这一天定为花朝节。
 
“古时候的花朝节和我们的中秋节一样重要,从宫廷到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这其中不仅包括插花艺术,还涵盖了美好的民俗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节日,然而却早已被我们所忘记。”李丽说。插花作为一项传统文化艺术,近年来在全国逐渐兴起。去年9月,在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她还有幸参加了天安门城楼的插花展演活动。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真不应该就此沉寂或消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责任。”李丽说。
 
与李丽选择的插花艺术不同,乌达区的赵金梅则选择了传承经典圣贤文化。2013年9月,她的孔子学堂公益班开课,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去了两年多。
 
赵金梅说,她办这个班的初衷特别简单,就是觉得现在的人们每天忙忙碌碌,但精神却很空虚,百般思索却不知问题出在哪儿,希望能找到一个突破口。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读经教育,就是诵读圣贤经典,随后就萌发了开办这样一个公益课堂的想法。两年下来,很多人都受益了,一些人发现自己不再那么急躁了,家庭关系也好了许多,坚持读经典的孩子气质也发生了变化,涵养也提高了。”赵金梅说。如今世界各地已有多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老子研究会等学术组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为全人类造福。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真的不应该丢弃了这些文化精髓。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和灵魂所在。
 
 市实验小学西校区的孩子们正在上书法课。(丹妮 摄).jpg
市实验小学西校区的孩子们正在上书法课。(丹妮 摄)
 
书法文化遍地开花
 
文以载道,书亦载道。康有为有言:“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
 
建市之初,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各个矿区点燃了书法文化的星星之火。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书法事业得到不断的繁荣发展,2008年,我市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城”。
 
十几年来,以市实验小学为首的中小学大力普及书法教育,有三十多所中小学相继开办了书法兴趣班。2008年,市实验小学因少儿书法教育成绩显著,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兰亭小学”,书法文化在学校迅速普及开来。
 
随着“书法五进”活动的广泛开展,群众书法也得以迅速推广。
 
“书法带给人和社会的好处说也说不尽,从小的方面说,它能够修身养德,培养人的艺术情操,从大的方面说,它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艺术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意义。”我市书法家李贺年说,“书法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我们所传承、推广、发扬光大,真的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一直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的海区教研室副主任郝文军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依旧任重道远。”
 
“最初,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这个课题的设计是想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借鉴优秀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局面。我们考虑更多的是语言的积累、记忆能力的培养和国学经典对孩子德行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作过多考量。”郝文军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优秀的传统教育真正是以‘德育为首’的教育,是从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举止着手的。我们也逐步体会到了古人的‘学问’精神,学问更多的是指人的德行、修养,而非知识、技能,所以古人一直讲的是‘做学问’。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熟悉文化经典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人们身体力行。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对照《纲要》来看,我们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尤其是在传统体育和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郝文军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