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0日 08时06分19秒
当前位置: 主页 > b365官网 > 本地新闻 >

昔日盐碱地

时间:2018-06-19 17:46 点击:
三年前,记者曾到万亩滩盐碱地改造现场。那时,盐碱地改造刚刚开始,只见黄白色的土地上偶尔可见一些绿色,大部分的土地上只是泛着白色的碱花。耳边,时而传来机械的轰鸣声,是挖掘机和运输车在忙碌着平整土地。

    “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真能出现绿色吗?”看到泛着白色碱花的土地,记者心中充满疑问。

    三年后的5月,还未到酷夏,太阳已经在展示着它的威力了。驱车一路前行直奔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的盐碱地改造现场,还未到达目的地,就看见远处蔚蓝天空下,绿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起舞。走近麦地,只见绿绿的麦穗已有成人大拇指粗。麦穗儿扬起高昂的头颅,淡淡的麦香纠缠着耀眼的阳光,绿色麦粒饱满而紧实,锋利的麦芒挺直向上。

    一时间,记者诧异于现在身处的地方是否真是三年前所来过的盐碱地。

    隶属于海化子公司的西部环保公司盐碱地改造项目技术员武毅昶仿佛看出了记者的疑问,满脸骄傲地说:“三年前,这3000亩盐碱地还很贫瘠,只有轻度盐碱地上还能种植些小麦,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上只生长少量的碱蓬和盐爪爪之类的耐碱草。如今,这片盐碱地经过我们公司的改造,小麦、水稻、油葵甚至棉花、稷子草都在这儿落户了。”

    能让昔日盐碱地上翻绿浪,这其中一定有什么法宝。

    没等记者提问,武毅昶便接着说:“将盐碱地改造成沃土,我们用的就是西部环保公司研发的土壤改良剂。这片盐碱地在第一年改造时,我们种的是水稻和小麦,水稻的平均产量是每亩40公斤、小麦达100公斤;第二年,水稻的平均产量达到每亩100公斤、小麦达200公斤;今年,因为水稻刚出苗,暂时估算不出产量,而小麦的产量保守些估算平均每亩也可达到300公斤。”

    说起让盐碱地变成良田的法宝——土壤改良剂,记者想起曾经到海化采访时的情景。

    “我们在生产PVC时,产生的固废电石渣,建设水泥项目‘吃掉’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电石渣需要处理,我们又成立了西部环保公司。西部环保公司研制的土壤改良剂项目,是将生产PVC产生的废物电石渣,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制成土壤改良剂,这既让公司多了一条‘吃掉’电石渣的途径,解决了水泥项目不能完全消耗掉电石渣的问题,也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是国家支持的项目。”海化生产技术部经理张景满曾对记者介绍说。

    电石渣变身为黑色粉末状的土壤改良剂,又“变身”为绿色麦田、稻田、油葵田……看着眼前的一切,记者不禁感叹毫不起眼的“黑色粉末”——土壤改良剂的强大。

    “如今,这片经过土壤改良剂改造的盐碱地不仅是良田,还是生态田呢。”武毅昶一边说,一边蹲下身指着麦穗说,“盐碱地多年来未经耕种就没有污染,土壤改良剂给予了土地生命后,农作物生长条件自然十分优越,因为没有化肥、农药污染,就不会发生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等污染问题。我们公司生产的土壤改良剂包括酸性土壤改良剂、碱性土壤改良剂和腐殖酸等,经过在酸性和碱性土地的试验,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环境,使土地酸碱平衡,可让无生命田变成高产田。现在,公司生产的土壤改良剂不仅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闯出了品牌,还出口到了美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尼等国。”

    武毅昶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做好盐碱地改造文章,会在盐碱地上试种胡杨、枣树以及一些观赏性强的彩色树木,不仅让盐碱地变成良田,还将让盐碱地变成景观带,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金黄的麦子连成一片,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吹来,麦浪涌动。在这金色的海洋中,收割机像渔船一样慢慢驶过,留下的秸秆恰似渔船划过的余波。风轻轻地吹,传递着收获的味道……与武毅昶挥手道别时,他与记者定下了一个成熟季节的约定。一时间,一幅美好的画面仿佛在记者眼前展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