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公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中,有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数据“分量足、成色好”,给稳健前行的中国经济增添了亮色。
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升级。今年以来,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年服务业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了54.1%,高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和4.6个百分点。在需求方面,居民消费加快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也在调整优化。
动能在转换中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成长,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不断地壮大。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8.6%,增速快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了10.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推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增强。
活力在改革中加快释放。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创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上半年,我国日均新登记企业约1.6万家,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两倍多。二季度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达到96.5%,较一季度提高了3.4个百分点,创下两年来的最高,经济的包容性和活跃度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等关键指标均表现不俗,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产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底,全国钢铁去产能完成了全年目标,“地条钢”按计划出清;煤炭上半年共退出产能1.11亿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量的74%,为9月底前完成去产能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述积极变化的取得,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的外溢效应十分明显,一方面,减少了低端、无效供给,加速了落后及过剩产能的出清,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扩大了中高端、有效供给,在对经济企稳发展形成有力支撑的同时,也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注意到,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新供给力量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仍然较多,化解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潜在风险隐患,任务依然较重。对此,我们既要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保持战略定力,提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全力推动经济增长进入提质增效的新轨道。(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