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多年来一直是个难题。创业板的推出时间尚无定论,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显遥远。同时,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国内创投业,也由于没有退出机制而进退维谷。那么,没有创业板我国的中小企业该怎么办?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台湾作为世界上创投业最成功的地区之一,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近期,深圳市政创投公会赴台考察,他们对台湾政府在创投业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感受颇深。 政策扶持 早在1983年,台湾就颁布了《奖励投资条例》和《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则》,对创投出资人实行20%的投资抵扣税优惠政策。出资人作为创投公司的原始股东,持有创投公司股权满两年后,可以申请享受实际出资额的20%用于抵扣企业所得税。这个政策的出台,吸引了大量民间和岛外资金。这虽使台湾减少税收60亿元新台币,但投资股东的创投收益却超过了新台币200亿元。直到2000年,由于创投行业连续多年盈利,此项优惠政策方才取消。 资金支持 从1985年创投业刚刚起步,台湾“行政院开发基金”就筹资8亿元新台币,设立创投种子基金。 此后,基金的投资规模分别为:1992年16亿元,1997年20亿元,2001年1000亿元(其中带动民间700亿元新台币)。到去年6月底,该基金直接投资重点科技项目29项,累计金额424亿元新台币。 此外,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OTC)的设立,也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创投资金退出开辟了宽广的通道。OTC成立于1994年,其特点是上柜条件比交易所的上市条件低得多。且上柜企业一旦符合上市条件,即可申请直接转入交易所上市。今年1月份,台湾又开设了“兴柜股票交易市场”,其要求更低,没有盈利、资本额、设立年限及股东人数的规定,只要提出申请辅导,有两家以上券商推荐就可以了。OTC同时还方便了创投退出,并使之获得增值收益。 由于以上这些得力的政策和措施,台湾创投业以近30亿美元的创投资本总额带动了超过300亿美元投资于科技产业。截至2001年,仅IT产业的产值就高达241亿美元。 有关人士认为,台湾创投业发展之路可供借鉴,也为大陆中小企业和创投业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